風雨送春歸,飛雪迎春到。21世紀第二個十年已經結束,第三個十年已經開啟。中藥材市場一直有“十年一個大周期”的說法,并在一次次的實踐中得到驗證,1988年、1999-2001年,2009-2014年,中藥材市場都出現了瘋狂的“牛市”行情。2019年不少品種在低價位、極端天氣、邊貿口岸趨嚴等因素的助推下,引發了上漲的行情。但從整體趨勢來看,市場仍處于低位調整、震蕩階段,普漲、大漲條件仍不成熟。經營商家還密切關注市場中的風吹草動,適時增減庫存,畢竟減產帶來的價格上都是“意外收入”,只有掌握了中藥材市場的變化規律、實際情況,了解社會經濟發展趨勢,找到政策支撐點,才能擁有長久的價值投資回報。對于有志于中藥材種植的熱心人士來說,他們都在思考這些問題:2020年種植什么藥材最合適?中藥材怎樣種植?種出來的藥材賣給誰?種植什么藥材前景相對更好一些?種植什么藥材相對更賺錢?基于此,中藥材基地網根據多年實踐經驗,總結如下:
一、認清形勢,莫踩紅線
新修訂的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》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,已于2019年12月1日起施行。關于假、劣藥的定義及相關的處罰已經給予明確的規定,這對醫藥行業是上了一道“緊箍咒”。今后種植中藥材和做藥材生意及相關醫藥生產、銷售企業,得多加小心,搞不好就違法犯法了。新藥品管理法明確指出,國家建立職業化、專業化藥品檢查員隊伍,對有不良信用記錄的,增加檢查的頻次,實施聯合懲戒。到2020年底,國家級、省級飛檢隊伍專業化建設基本完成,無論是飛檢專業性,還是飛檢次數,都要比以往有大的飛躍。
藥品法清晰的列出了條條框框,我給大家摘抄其中的一小段。
1、假藥定義(4種):
(1)藥品所含成份與國家藥品標準規定的成份不符;
(2)以非藥品冒充藥品或者以他種藥品冒充此種藥品;
(3)變質的藥品;
(4)藥品所標明的適應癥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規定范圍?!?/div>
2、劣藥定義(7種):
(1)藥品成份的含量不符合國家藥品標準;
(2)被污染的藥品;
(3)未標明或者更改有效期的藥品;
(4)未注明或者更改產品批號的藥品;
(5)超過有效期的藥品;
(6)擅自添加防腐劑、輔料的藥品;
(7)其他不符合藥品標準的藥品。
假、劣藥的處罰也是條條框框的列舉了出來,對無證生產、銷售假、劣藥等違法行為,罰款數額提高到15倍至30倍,貨幣金額不足10萬的按10萬元計,最低罰款150萬元;罰款的同時,還明確處罰到相關人,對嚴重違法的責任人拘留甚至終身禁業。
史上最嚴的《藥品管理法》和2020版《藥典》的出臺實施,以及實行可追溯的藥品制度,這就要求我們刻不容緩的認清形勢了,不管壓力有多大,或者是再多的客觀理由都沒有用,對政府和監管部門來說,人們的生命健康,生命安全才是第一位的,切莫越雷池一步,踩法律法規的紅線!
二、行業洗牌,優勝劣汰
從前藥農和種植基地種植中藥材,選地不管污染源和重金屬是否超標,買種苗不管好丑只比價格,田間管理不管農殘是否超標,種出來的藥材只管產量不管含量,初加工不管形狀及標準,儲存不管走油和發霉,他們只知道怎樣做能收成好,行情好的時候盡快采收、賣掉,畢竟對于他們來說賺錢才是“王道”。至于含量夠不夠、性狀符不符,他們很少關心,也不知道該怎樣做。只要價格合適,藥材還可以賣得出去。2015年以前,中藥材市場上的藥商,幾乎沒人知道藥典,更別說去關注、學習藥典。貨物好壞看外觀,內在含量、含硫等檢測指標少有人關注。中藥企業采購藥材,除少部分企業外,大多數也只是比價格,誰的貨便宜,就買誰的,劣幣驅逐良幣。
今后《藥品管理法》和《藥典》將成為中藥行業生產、經營行動指南,根據藥典的要求,進行藥材買賣,含量不夠的貨源難銷,含硫、農殘和重金屬等物質檢測不達標的貨源被遺棄。中藥材質量已發生根本性改變,以前的傳統經驗已逐漸被淘汰。藥材投資不僅僅單一看供求矛盾,還更要看內在質量、儲存條件等外在因素。政府從嚴監管中藥材質量,極大地增加了商家的經營難度,無形中提高了投資門檻。隨著新的法律法規的進一步實施,高質量的藥材會備受青睞,很多不符合要求的藥材將會失去市場,爛市的情況也將會屢見不鮮。作為中藥材市場的參與者,充分了解政策與市場動態,并按相關要求與準則進行投資經營活動,才能在市場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。如果你種出來的藥材不符合規定,賣不掉就傻眼了,規范化種植、采收、初加工才是出路。
三、科技導航,規模經營
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,農村農業人口大幅減少,采藥、種藥人員也大幅減少。延續了幾千年的一家一戶、小農生產模式已發生巨大改變,各地興起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,中藥材種植企業如雨后春筍,層出不窮。農業生產的集中化、規?;咽谴髣菟?,規模包地種植戶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壯大,中藥材種植開始走向規?;?、集約化發展道路。農業供給側改革、產業結構調整、機械化水平提高、上游種植環節占比增加、管理技術水平的成熟,以及中藥材產業扶貧開發等因素,必將影響中藥材種植、生產、經營的方方面面。
如何避免“踩雷”,種植出達到藥典標準的中藥材產品,關鍵還得靠科學技術導航。選地整地、選種育苗、施肥打藥除草、采收加工等各個生產環節,都離不開科技的支撐。農業科技的進步、管理水平的提高、生產工具的革新,大幅降低了中藥材種植的勞動強度,提高了生產效率。
四、了解行情,切莫跟風
種植藥材,有其內在的規律性,要看市場。中藥材行業有句行話,叫“漲三年,跌三年,漲漲跌跌又三年”。藥材少了是個寶,多了是根草。為什么有些朋友種植藥材能賺錢,甚至能賺大錢,有些朋友種植藥材不賺錢,甚至虧損,其關鍵在于選擇品種。
選擇品種要找既懂市場、又懂種植的行業專家咨詢,不可人云亦云,盲目跟風。有些朋友買藥材種子種苗只比價格,卻不知道種子種苗有好差之分,提供技術有高低之別,更不知道選擇種植什么品種能賺錢。買種苗錢不多,能憑高技術種出高品質、高產量、賣到高價格的藥材,才是至關重要的。
中藥材市場,不管是“牛市”,還是“熊市”,每年總有幾個閃閃發亮的漲價品種,讓人賺得“盆滿缽滿”,滿載而歸。每年也有些“爛市”的跌價品種,讓人虧得“血本無歸”,欲哭無淚。究其原因,就是不了解市場,人云亦云,盲目跟風。
上一篇:
2021年種植哪些中藥材更賺錢?
中藥材基地網面向全國誠招商務代理
下一篇: